大家好,我是月月。

繼上幾篇[查核工作]面的文章,聊了許多關於財報、稅報和內控查核的故事和提醒事項,希望用我過去體悟到的一點點心得,給還深陷在事務所裡水深火熱的各位一些參考和慰藉,同時也讓大家知道,你們不是孤單的!

 

相關文章,請有興趣的朋友自行服用以下連結囉~

財報查核-IC1/2

財報查核-IC2/2

財報查核-Staff

財報查核- 其他:海外查核、品質管制查核

內控查核

稅報查核-IC

稅報查核-Staff

 

那麼今天接著聊的,是在整個事務所查核工作的生涯中,比較detail、偏向技術的分享。

其實沒進過事務所的人從外面來看,會覺得裡面的人穿得西裝筆挺,不論男女走路都很有氣勢的發出喀喀喀的聲音,然後進出的都是高級商業大樓,代步也很常用計程車,覺得是一份非常了不起的工作,實際進來之後才能發現,這其實是一份很像是高階打雜的工作。

 

等等,我不是說Auditor是在打雜!

我想表達的是,其實Auditor的工作項目種類繁多,比如要會用Excel整理資料、會Word格式排版、要和客戶相處溝通互動、要看得懂各種法條更新、要當客戶的財稅顧問、要對財報變動有敏感度、要時時關注客戶的新聞、要跟上公報或法令更新、偶爾還要幫忙上課等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各位瞧瞧,這種類之多,是否像高階打雜?

 

總之,因為這份工作的性質有一點類似顧問,所以有很多細節性的技術或能力都需要自己發展或培養。

所以從這一篇開始,我整理了一些比較細節性、技術面的內容要跟大家分享,希望能讓各位提早熟悉這些事務所工作的細節,幫助大家減緩初入行的陣痛。

 

分享的內容會粗略分成三個面向:底稿、資料管理和其他。

今天首先要來講的是底稿。

 

說到底稿,如果以前就會有follow文章的朋友,可能想到以前有一篇也在講底稿,裡頭強調的是底稿的重要性,(連結如下:#13-[制度習慣] 底稿的重要性);但今天想講的是一些查核過程中和底稿相關的概念,希望能夠幫助各位更好的理解事務所的底稿邏輯,還有底稿整理的注意事項,我想對小朋友們來說應該會有不小的幫助。

 

首先,在最一開始,我想先來講解TB、明細帳和科餘表(科目餘額表)的差異。

 

這三個東西是我們用來查核的最基本資料,也是最先需要向客戶拿到的東西。

老實說,剛開始我對這三者之間的差異也只是似懂非懂,一直到慢慢作了2家、3家、4家之後犧牲了大量的睡眠時間,才用身體明白這三者的到底有什麼不同。如果看文章的各位已經經歷過一輪以上年報查核洗禮的朋友們,可以直接跳過這一篇哦~這篇對你們來說可能太淺了!

 

那麼以下開始正式介紹囉!

 

首先是TBTrial Balance,試算表。

以前初會課本上就有教過,試算表就是一個大型T字帳,把當期結算後的所有科目餘額,依照借方或貸方分開排列好,並且借方和貸方的總和為零,才代表本期帳目平衡了。

所以所謂的TB翻成白話文,就是這一個月會計姊姊們結完帳之後,公司會計帳上所有會計科目的餘額就對了。借方通常以正數表達,貸方通常以負數表達。(當然有時候借方會出現不正常的負數、或貸方出現正數,那就代表這個科目可能有特殊事項)(備抵呆帳例外)

身為Auditor的我們,一定會優先跟客戶拿到本期TB,用來確定各個會計科目的餘額,然後以這些數字為基準下去作查核或分析。

 

例如TB上有一個會計科目是A帳戶的現金餘額(公司通常是一個銀行帳戶對應到一個會計科目,方便作帳),上期是100元,這一期變成500元,就代表這一期的銀行帳戶進進出出之後,歸總下來本期的銀行餘額比上一期多存了400元。然後我們會請客戶提供銀行對帳單,確認公司帳務上記載的A帳戶500元,是不是真的能夠核對到銀行提供對帳單,如果沒有,可能是結帳錯誤,也有可能是銀行和客戶帳務紀錄的時間差,前者需要調調整分錄,把公司帳務上的數字調到正確數;如果是時間差,就要請客戶編製銀行調節表,說明清楚到底有哪幾筆差異,我們還要查核這些差異是否合理,是不是客戶瞎編的。

 

接著是明細帳,是Auditor最重要的查核利器。

明細帳簡單來說就是紀錄了客戶這一段期間內所有交易的會計分錄清單,任何會計科目的增加或減少都可以透過明細帳來探究一二。

 

以剛才A帳戶的會計科目例子來說,TB會寫「會科編號123-A帳戶 500元」,但我們知道上一期A帳戶的餘額是100元,明細帳選擇A帳戶的資料之後,就會把這一段期間內,所有A帳戶的進進出出明細全部呈現出來,Auditor就能很清楚的知道這段期間這個銀行帳戶有付過哪些錢、又有收過哪些錢。

 

但請各位小心,如果是資產負債表類的科目,明細帳所呈現的變動,僅能代表該科目兩期間的變動,加總後不會等於該科目的本期餘額。

例如,A帳戶本期餘額500元,上期餘額100元,所以明細帳撈出來之後,全部金額的加總應該是多少錢呢? 答案是兩期的差異400元。

意思就是說,明細帳是代表這段期間內發生的所有交易,也就是A帳戶的500-100=400元的各筆紀錄,而不是500元這個餘額的數字。

為什麼呢?因為上期餘額100元,是來自公司從開張到現在,這個帳戶所有進出累積的餘額;而你今天拿到的明細帳,只是這段期間內公司進出的總和,所以要把歷史累積數100元加上本期變動數400元,才會得到本期餘額數500元哦!

 

但如果今天是損益表科目,例如營業收入、成本和費用等等,因為每年度結完帳之後,就會把本期損益數截轉進保留盈餘,也就是說損益表科目會在每年度結帳後歸零重新計算(但資產負債表科目不會歸零哦!),所以TB上如果告訴你公司今年的營業收入有4千萬,那麼本年度明細帳加總之後,營業收入也應該要有4千萬,不應該有歷史的沉痾。

 

再來要講的是科餘表。

以前念書的時候好像沒有特別講到科目餘額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把本期所有對應的借方和貸方都沖掉之後留下來的,就是本期的科目餘額。

舉例來說,應收帳款在本期立帳,然後又剛好在本期收回款項後沖帳,那麼明細帳會出現這兩筆,但是科餘表則會把這種對沖的明細直接抵銷後刪掉,只留下其他還沒收回來的款項。

 

這種通常運用在差異分析的時候特別清楚。

所謂差異分析,是指兩期的科目餘額有重大變動,我們就需要針對變動的原因詢問客戶後在底稿留下紀錄,假如本期應收帳款餘額是1000元,上一期是200元,這時我們就要比對兩期間應收帳款的科目餘額表,檢視兩期間應收帳款的組成,才能分析變動原因。

例如上一期200元全部來自A客戶,本期1000元則是A客戶100元、B客戶900元,那麼我可以知道主要差異來自增加了對B客戶的900元應收帳款。

當然,中間可能有對C客戶的應收帳款3000元,但在本期又馬上收回款項了,所以在明細帳中會出現C+3000元和-3000元,但科目餘額表中完全不會出現C

 

以上概念算是查核入門的基礎知識,希望能夠讓大家看得懂!

(沒想到光TB、明細帳和科餘表就講了2千多個字囧。)

 

接下來想講的是調整分錄。

所謂調整分錄,就是在查帳過程中發現客戶的帳目有錯誤,例如不符合公報規定揭露、或是入帳數和實際數有差異等等,就需要使用調整分錄來修正錯誤。

調整分錄主要分成兩種,一個是AJE,一個是RJE

AJE意思是Adjustment Journal Entry,大多指帳務錯誤需要調整的分錄,通常事務所和客戶都同時入帳,以將會計錯誤消除。

RJE意思是Reclassification Journal Entry,大多指科目分類錯誤的調整分錄,產生的原因大多來自客戶的記帳習慣和公報規定揭露的方式不同;但大部分來說事務所會調RJE以利產出符合公報規定的財務報表,但客戶不一定會入帳,因為這跟他們平常習慣的作帳方式有所不同,所以有可能造成客戶帳和事務所產出的財報有差異。不過習慣上來說,我們也不太會強制客戶認列RJE,而是直接調整我們產出財報的數字,也算是給客戶一個方便。

 

RJE一般來說,每一期都會持續調整,只是數字會依據每一期結完帳之後的會科餘額進行調整。

AJE就不一定了,有的是因為客戶習慣既有的記帳模式,所以只好仰賴事務所每期提供AJE來直接調整差異;有的是一時錯誤下次不再發生自然也就不用再調整了。

 

而小朋友們在看底稿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看懂這些調整分錄的產出邏輯,甚至可以這樣說,調整分錄就是Auritor有查出東西的象徵,每一個分錄都有必要存在的理由,對大家就來說,這就是這間公司考試的重點,請大家一定要注意!

 

另外,如果是第一次當IC,可能會因為經驗不足所以很難自己找到客戶的錯誤進而調帳;我覺得這件事情不要急,等你多做幾家客戶、有多一點查核的經驗之後,就能慢慢地將過去發生過的例子套用在現在的客戶上,比如以前A客戶因為某些原因調整了幾個AJE,那現在的B客戶是不是有一樣的問題呢?是不是也可以套用呢?如果不是,那麼BA哪裡做得不一樣呢?

 

好的,今天先講到TB、明細帳、科餘表和調整分錄,其他的技術分享就下篇待續囉!

J

 

往後定期(頻率約當是每兩週一篇)更新「查核工作」段的文章,希望透過更深入的文字,把我在事務所的經歷一點點寫成文字留下紀錄並幫助大家~

如果你有什麼想進一步了解的事務所相關內容,歡迎留言給我讓我知道,我會視情形排入我的寫作規劃中。

如果對事務所的工作或故事有興趣,歡迎到我的「部落格概述」裡頭尋找其他我已經寫過的文章哦!

 

那麼,我們下回見啦!

 

2019/4/4

月月

arrow
arrow

    moonmoonwan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