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月月。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我已經寫完事務所相關的文章一共30篇。
這30篇大約花了我1年左右的時間進行撰寫,連同實際在事務所內工作約4年多和籌備規劃半年左右,為了寫出並且寫完這些文章所花費的時間,加起來一共佔了我約5年多、近6年的人生。
計算這些年分並不是覺得自己很偉大,相反的,我深知自己在整個世界的渺小,所以僅僅希望能夠盡個人棉薄之力總結出我在事務所的經歷,再運用我的寫作能力,將事務所這種對沒進去的人來說又神秘又奇幻的工作,一點一點呈現給所有讀者朋友;希望我這些貢獻,能夠為這個社會帶來一些改變,讓大家在進去之前能夠深思自己是否適合這樣的工作環境、讓已經在裡面的朋友有一些前人揭示出來的經驗可以用來解決部分工作中的問題。
之所以想這麼做,也是因為想感謝我這一路上遇到的所有人,所以選擇用這樣子的方式來回饋社會,我想也是一種「要感謝的人太多,就謝天吧!」的精神哈哈。
雖然講的稍為嚴肅了一點,不過我也非常感謝各位在看完文章之後給我的許多留言,每一個鼓勵都是讓我持續前進的動力,就讓我努力的在大家的陪伴下把規劃的50篇文章寫完吧。
把我想講的所有事情講完之後,我想就算是完成我人生中的一大懸念了J
那麼回到本文,繼上一篇「#30-[財報查核]-其他:海外查核、品質管制查核」,聊到關於年度財報查核過程中會出現的海外查核及其注意&建議事項外,還簡單介紹了事務所品質管制部門偶爾會對財報底稿進行的檢查覆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上一篇觀看哦~
今天接著想聊的是關於內控查核的工作。
我想對很多人來說,查內控其實有一點無聊,或許不用加班,但是就是那一堆幾大循環的內容要向公司不同部門的人要到不同於財報的資料,檢查完之後按照流程規定把底稿歸檔而已。
老實說,我第一次查內控的時候也覺得頗莫名其妙,有一種「雖然不知道在幹嘛,但反正前期這樣做,我就跟著照做一版就好了」的心情。然而命運就是這麼的奇妙,在經歷過無數次的所內品質管制檢查之後,我開始對內部控制有了比旁人更多一些的認知,時常受到其他IC詢問內控的查核方法,甚至最後進了業界當內部稽核人員,更是成天捧著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當作我的查核守則,那些對內控查核的理解也變成了我的吃飯傢伙,人生真的是太神奇啦~
那麼以下就讓我將一路走來學到的內控查核經驗,一點點的向大家說明,也一併介紹內控查核的重點吧!
下方內容會帶到一點點內控查核方法論的概念,如果你是剛進事務所的Staff真的看不懂的話也沒關係就先跳過吧,不過如果你已經是IC而且當上大約副理的職位了,建議還是要能夠明白比較好。
如果覺得我講得不太清楚,有疑問也歡迎在留言等處提出哦~那麼以下正題開始!
除非你在查IPO案件,否則外部稽核在做客戶內控查核的時候,大多都是從銷售、採購、薪工、資訊、存貨管理、投資、融資等循環開始著手。
這些循環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和財務報表的產出有關。
是的,這是一個重點。
身為外部稽核要查的公司內控循環,一定都是會影響到財務報表的產出和表達有關的內控循環!
舉一個反例,我們在年度內控查核的過程中很少會針對研發循環進行查核,因為除了帳務處理之外,研發的過程是否依照規定進行,對財報其實沒有什麼影響。但相反的,銷售循環就不一樣了!如果公司的銷售行為沒有依照規定進行,那麼可能會嚴重影響到收入計算和認列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例如沒有即時取得發票影響到收入認列的時點不正確等等。
所以為什麼有一些循環是每年都查、有一些是從來沒查過,原因就在這裡!
當你要開始進行內控查核前,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拿出前期底稿低頭猛查,而是要向客戶取得目前公司內部最新版本的內部控制規定,並檢視是否有更新,再依據最新版的規定更新或編排既有的查核程序、再進行實際的查核。
所謂的內控查核,其實並不完全是針對一般性的概念或法規規定來查核客戶的作業流程,大多需要依據公司內部自己規定的內控辦法來進行;當然這只是執行面的查核,是用來檢查公司是否依照相關規定執行日常作業,但是身為Auditor的我們,更應該針對這些內控的「設計」是否適當進行設計面的查核。
不過,我能明白一般Auditor可能因為經驗還不太足夠,所以僅能針對內部控制的執行面進行查核,對於設計面上可能力有不逮、無法給出很好的建議;但是沒關係,沒有人天生就知道怎麼查核、怎麼評估判斷那些內控規定是否適當,希望大家慢慢來、多問、多看,一點一點累積自己的經驗,多看幾家的作法大概就會知道業界一般的內控長什麼樣,在遇到比較特別的客戶時就能夠適當的給出內控設計面上的建議。
一般來說,我們在做內控查核的時候通常採取的方式就是抽選幾筆樣本,然後從最源頭開始走到尾,確認所有的程序、表單、審核等等都已經依照規定完成。
有看過比較嚴格一點的,會把公司的整個流程流程切分成很多個控制點,每一個控制點會依據關鍵程度以及發生的頻率抽選出不同筆數的樣本,例如每天都要進行的作業就會抽25筆、每個月都會進行一次的就要抽個2、3筆左右等等,算是相當少見但嚴謹的查核方法;基本上各家的查核方法會依照客戶在業界的重要性、複雜性、風險程度等等進行調整,請大家先依照以往年度的查核方法進行,有需要的話請IC再進一步找經協理討論就可以了。
近年來事務所很強調的是「以風險為導向」的查核,除了在財報上的查核之外,在內控查核中通常也會一起搭配適用;意思就是說,假如我在財報查核上認為收入是高風險科目,那麼會影響到收入科目的銷售循環裡勢必也需要特別重要的關鍵控制點,針對這種風險可能較高的關鍵控制點通常會適當調增抽樣的樣本筆數,以確保在關鍵控制點經查核後確認有效的情況下信賴公司的內控,減少財報查核時的樣本數量。
內控查核外勤的時間通常會落在下半年,一來是這樣可以囊括的樣本期間可以比較多,二來是上半年的1~5月一直都是事務所的忙季,所以排除掉7月和10月查第二和第三季季報的時間之外,其他的時間通常會拿來出各家客戶的內控外勤。
內控外勤通常會搭配稅報的收入費用憑證抽核工作一起,在一~兩個禮拜內搞定,這樣在5月做稅報的時候就不用額外再撥時間做客戶的憑證抽核工作,把兩者的工作結合算是前人智慧的結晶~
而一般來說,在做內控查核外勤的時候通常不太需要加班,畢竟工作量比不上季報或年報查核這麼多,不過需要花比較多的心力在面對會計以外平常遇不太到的客戶其他部門人員,也更需要主動定期追蹤他們提交資料的時間,算是和財報方面查核比較不一樣的地方。
不過也建議大家趁這個機會多跟會計以外部門的人們聊一聊,基本上會被派來跟會計師接觸的,要不就是很資深,要不就是很菜;很菜的可以聊聊他對這個工作有什麼看法、有什麼覺得需要改善的地方;很資深的可以問他對公司未來展望有什麼想法、最近是否手上是否有什麼重大的專案正在進行中等等;多跟不同部門的客戶聊聊天,可以增加對客戶的整體了解程度,算是只有在內控查核的時間裡才有辦法做到的事,建議大家可以好好把握~
不過雖然純粹查內控大多不用加班,但以前有遇過要進行「預查」所以還是得加班;所謂的預查就是提早在年度中先執行一些年底財報查核的工作,例如部分文件提早取得、針對目前帳務上重要的項目進行差異分析、詢問和抽樣等等,簡單來說就是年底查帳的先行版。
這種時候還要一起查內控就會比較忙碌,但一般案件好像比較少聽過會先查「預查」,請大家不要太過擔心~
不過如果你是IC,遇到客戶在今年大幅提前董事會時間導致強烈壓縮各位的年報查核時程,就可以考慮在下半年內控外勤的時候先排進預查工作,可以讓之後的年報查核外勤工作提早一點完成~
以上講了這麼多內控查核相關的事兒,但其實有一些客戶,我們是不會進行內控查核的。
各位或許會疑惑,覺得內控明明就是會影響到財報的重要作業項目,為什麼可以不用針對客戶的內控做查核呢?請聽我緩緩道來。
我們通常會對內控進行查核,主要目的是確認內控有效之後,用來降低財報查核所需要的樣本。
但是反過來說,我們是可以直接採取「不信賴客戶內控」的方式,直接在財報查核中設定用最高樣本量的方法進行抽樣檢視,這個也是可行的。
但事務所目前對大多數客戶會比較偏向採取第一種方法,只有少數的客戶才會採用第二種方法,例如比較小型的公司、paper company、小型基金會等等的客戶,大多就會使用跳過內控查核的方式進行。
所以啦,各位IC如果手上客戶的規模相當小、內控也不算特別嚴謹、人治色彩比較重的公司,可以考慮看看是否跳過內控不查,可以減少外勤的次數,降低相關人力成本哦。
那麼以上就是針對內控查核給各位的一些說明,希望能讓大家更理解內控查核的方法和可以調整的地方,讓各位的查核工作更加順利!
J
往後定期(頻率約當是每兩週一篇)更新「查核工作」段的文章,希望透過更深入的文字,把我在事務所的經歷一點點寫成文字留下紀錄並幫助大家~
如果你有什麼想進一步了解的事務所相關內容,歡迎留言給我讓我知道,我會視情形排入我的寫作規劃中。
如果對事務所的工作或故事有興趣,歡迎到我的「部落格概述」裡頭尋找其他我已經寫過的文章哦!
那麼,我們下回見啦!
2019/2/8
月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