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家好,我是月月。

在上一篇「#27-[查核工作]-財報查核IC1/2」跟大家談到IC在進入年報查核前的各類準備工作,希望能給第一次當IC的朋友一點指引,不要像以前的我一樣、迷迷糊糊當上IC、匆匆忙忙進入年報、急急趕趕交報告,用生命體悟到有很多事可以先做為什麼不做!

上一篇主要是聊到實際外勤前的準備工作,今天一樣是要寫給各位IC,但主要是想針對查核工作過程中,有一些可以注意到的眉眉角角,羅列出來給大家參考。

 

在正文開始之前,首先想給各位灌輸幾個觀念,幫助各位比較順利進入實際年報外勤工作。

一般來說,客戶花一整年處理的會計紀錄工作,我們需要在一個禮拜之內全部查完;也因為時間比例上的不對稱,所以加班肯定是大多數人都跑不掉的經歷。透過良好的事前工作規劃當然可以減少部分加班時間,但是要想提早完成或是完全不用加班,我覺得是不太可能(如果真的有可以在忙季完全不用加班的神人,拜託引薦我讓我認識!我想打球學習啊!),但若是完全不予以規劃,反而容易有來不及出報告的風險!所以可以的話,建議還是先規劃一下吧!

 

再來,我們一年能見到這一位客戶的時間其實不算特別多;很多時候,關係都是在「見面」的情況下才能建立和培養起來的,所以完成底稿當然很重要,但強烈建議在白天外勤的時間要好好把握和客戶交流的機會!不管是問問題、要資料、噓寒問暖或插科打諢都很好!

總之,既然已經來到客戶辦公室,就不要老是黏在會議室裡用電腦,多多利用機會跟客戶互動,一來以後工作來往也能比較順利,二來讓客戶多多認識你,以後在適當的時機他們會為你美言的!

不過雖然是這樣說,但是剛接案件的話也請先從理解客戶作業習慣開始,不要貿然就湊上去裝熟,畢竟有人喜歡聊天有人不喜歡,有人要準時間下班回去接小孩根本不想跟你喇賽;有人喜歡你當面問問題、但也有人喜歡你把問題一包彙總起來先寄信讓他慢慢想,總之有幾個客戶就有幾個習慣,先把這些摸熟了,再來想辦法挖出對方有興趣的話題進而深入。

 

外勤時間當然是以完成底稿為第一優先,但是請一定要把握住客戶上班的時間,請客戶幫你解決問題,其他不需要麻煩到客戶的,就在他們下班的時間一一補齊吧,請大家務必要把這一點提醒銘記在心啊!

切記,查帳這項工作,悶著頭查不會比到處交際詢問的效果好多少!畢竟一般業界來看,很多弊案大多都是靠舉發、口耳相傳等等才被揭露出來的,是以想當好的查核人員,交際手段和語言表達都是很重要的能力。

 

好的,花1/3的篇幅講完了兩個外勤的大前提,以下就是細節方面的提醒事項啦!這些經驗都是我在這四年多來的外勤中累積下來的,希望能給IC們一點點指引,幫助你們順利度過財報查核忙季。

 

首先要來講的是,請為新進的小朋友指定一位忙季mentor

老實說,這個概念我在事務所並沒有看過,是我直到離開事務所進入業界才學到的一套制度;簡單來說,就是建立師徒制,幫新進同事找一位導師(mentor),讓小朋友遇到問題的時候有理由找人詢問,同時也可以讓當導師的資深同事學習如何承上啟下、指導新進同事,一方面增加同事的管理經驗,另一方面也可以透過問題反思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再來更可以增加新進同事的歸屬感,強化他們和資深同事的互動,怎麼想都是有利的事兒。

我新進業界的時候公司有推行師徒制,透過這套制度我真的可以很快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並且更快熟悉工作環境,甚至透過導師對我的評價,讓我的大主管更認識我的和我的工作能力。

這套制度我真心推薦,但有一個前提是,這位導師真的願意盡責在指導工作。

 

而在實際工作環境中,考量到事務所大部分的組員配置是固定的,也就是說一個IC會帶固定的Staff處理所有工作,那這種時候的二年級同事理所當然就是一年級的導師,但我還是建議在忙季期間要特別對雙方交代這個概念,並且在查核工作結束後私下詢問兩方對彼此的看法,以確知這套制度是否運作順利。

我以前的組別是採用內部pooling制,也就是說我在當IC的時候可能每次劃到的Staff不太一樣,這種時候就要更明確提出師徒制度並表達我對「傳承」的重視,以避免二年級的同事會覺得其他IC根本沒有這麼多要求進而忽略。

 

此外,雖然給每一個新進同事「安裝」了一位導師,但不代表身為IC可以從此撒手不管、高枕無憂啊!一方面可能有一些影響比較大的議題,例如查核過程中可能需要做調整分錄等等,是IC需要判斷和考量的;另外也有二年級無法回答一年級的問題的時候,那麼身為IC的你,就要負責同時指導兩個Staff,如果你不知道答案也請你要嘗試著向其他IC詢問或是上網找解答。

總之,你可以試著分攤部分帶新人的責任給二年級同事,但是要記得,是「部分分攤」,而不是「全額交割」啊!

 

再來想討論的是查核上的「分析性覆核」:大表分析。

為了怕還沒接觸過查核工作的朋友不太清楚,以下先來解釋一下何謂大表分析。簡單來說,因為事務所的查核時間較短,所以我們會依據會計科目的餘額變動比較重大的項目進行分析,假設A公司的規模比較小,所以重大性設定在200萬,意思就是說,差異達到200萬的科目就需要作成分析並留下說明在底稿裡,例如今年底的銀行存款是350萬,但去年底的銀行存款有600萬,意思就是今年底的銀行存款比去年度減少了約250萬元,超過200萬的重大性門檻,我們需要針對這個差異進行分析。

 

這個分析方法其實就是審計課本裡提到的「分析性覆核」,遙想當年讀審計的時候好像看得懂又好像看不懂,不過進事務所之後就能明白所謂的分析性覆核其實就是兩期比較,實務做起來很簡單但卻很重要。

透過差異比較可以大致推論出公司今年度的種種營運變動,例如現金大量減少但長投增加就能明白公司可能買入了其他公司的股權等等,是個很重要的分析工具。

 

以前第一次寫差異分析的時候覺得實在有夠難寫,損益類科目(例如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費用、營業外收入和支出)比較好寫,基本上把今年度的會計明細帳撈出來,看金額變動最大的幾筆,net後就大概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但資產負債表類科目(例如現金、應收帳款、固定資產、應付帳款、長短借、股東權益科目等等)就比較麻煩一點,因為這類科目主要的概念是累積一段期間以來的「餘額」,所以你要把今年的現金和去年的現金作比對時,需要分別取得今年和去年現金的「科目餘額表」才能進行分析;所謂的「科目餘額表」就是把當期會計科目的數字餘額作拆解,把對應的借借貸貸全部刪掉,剩餘留下的才是這個科目餘額的組成細項,透過這些「科目餘額表」的細項比對,才能做到資產負債表類科目的大表分析。

 

說真的,一年級的時候根本搞不清楚損益類科目和資產負債表類科目的大表分析差異,只靠明細帳根本寫不出什麼有用的分析結果,後來當然就被經理修理了一頓哈哈哈;所以建議所有IC在小朋友第一次接觸到查核底稿要寫大表分析時,先把會計明細帳和科目餘額表的概念講一遍,再說明損益類科目和資產負債表類科目的大表分析寫法,相信比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我自己來說,我雖然是IC,但還是會把比較重要或複雜的科目自己拿回來做,例如長投啦、營業收入啦、所得稅啦等等的。而我做大表分析時,習慣會拿最重要的科目例如營業收入的差異分析去詢問客戶,一來是明細帳上看不出什麼,用詢問的會更快更可靠一些,再者,像這種營收方面的分析,一般做費用啦、應收等等的小會計是比較難回答的,所以我通常會直接約到公司的主辦會計或財務長,就營收面用高處俯式的角度,全面性的提問公司一整年來的重要變動事項。

我試了幾次,覺得這種方式的效果都還不錯,一方面可以向客戶表達我們重視公司的營運面,另一方面也留給客戶很深的印象,覺得我們不是只會窩在會議室裡查帳,是真的會走出來聽他們說話的人。

 

另一個在查核會遇到的難題就是子公司的財務報表。

因為母公司需要認列子公司的損益作為長投損益認列入帳,所以子公司的財報出具時間就很重要了;一般來說會先認一版子公司自結數,如果子公司有請會計師出具財報,屆時會再一併調整母公司的損益數。

IC們要記得,動一次損益,財報會有很多地方都需要跟著調整,例如損益一動就會影響到所得稅的估列,完成之後要調動四大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和股東權益變動表),還有後面的會計科目附註。總之只要一動損益,建議IC要把整本財報都看過一遍,留意跟損益相關的所有內容是否已經一併調整完成;這個算是IC的必修功課之一,雖然前幾遍會比較辛苦,但久了就會知道什麼科目變動會影響到財務報表的哪些段落。

 

最後一個小小的提醒是,晚上加班忙碌的時候,身為IC的你記得主動提醒大家吃飯。

以我的經驗,大部分Staff都是採取「敵不動,我不動。」的態度,就算真的餓了,沒看到IC動作也不會起身說要吃飯,所以建議各位IC還是主動一點吧,畢竟吃飽了才有體力好好加班嘛~QQ

 

那麼以上就是在我在事務所查核忙季期間所學到的、想給各位IC一點小提醒的事項,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幫助,讓各位的工作更加順利、減少各位的摸索和加班的時間!

J

 

往後定期(頻率約當是每兩週一篇)更新「查核工作」段的文章,希望透過更深入的文字,把我在事務所的經歷一點點寫成文字留下紀錄並幫助大家~

如果你有什麼想進一步了解的事務所相關內容,歡迎留言給我讓我知道,我會視情形排入我的寫作規劃中。

如果對事務所的工作或故事有興趣,歡迎到我的「部落格概述」裡頭尋找其他我已經寫過的文章哦!

 

那麼,我們下回見啦!

 

2019/1/3

月月

 

 

arrow
arrow

    moonmoonwan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